「天下熙熙,皆爲利來;天下攘攘,皆爲利往。」司馬遷《史記 ‧ 貨殖列傳》充分說明商業活動裡人的本質。然而,對與天共存的農業生產者而言,欲「將本求利」,比商業活動更為艱辛。
我國的農政主管機關為了提高國家競爭力,近幾年建置多元詳實的統計資料庫,提升資料彙集效率。農友們可以透過行政院農業委員會(以下簡稱農委會)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/農業統計/農業生產結構/農業生產統計/農畜產品生產成本統計/的網頁(以下簡稱農業統計資訊網),獲得農產品及畜產品之生產相關統計資料,例如:「農產品每公頃生產費用」及其複分類細項等(詳見表一)。
查詢各個細項費用時,若農友們沒有學過會計學的基本知識,實不易瞭解各項費用彼此間的關係,也無法掌握各單項費用與生產總成本之間的關連。因此,本文提供一個簡易的「農產品簡易生產成本表」(如表二),讓未曾涉獵成本會計的農友們可藉由這個簡易的表格,對「農作物」的「生產成本」的基本分類做一個簡單概念上的說明。
簡單的說,農業生產過程面臨三大會計損益概念:(1)銷貨收入 = 產品銷售數量 × 產品單價 (TR=P;(2) 銷貨毛利=銷貨收入 - 銷貨成本 (TR-TC=Gross Profit);(3) 銷貨淨利=銷貨毛利 – 營業(管銷)費用(Gross Profit – Expenses = Net Profit)。因此,農友們若想要提高「銷貨淨利」,就要控制好「營業(管銷)費用」,或是提高「銷貨毛利」;欲提升「銷貨毛利」,除了管控好「銷貨成本」以外,就是努力增加「銷貨收入」。然而,增加「銷貨收入」談何容易(無論是銷售量或售價另受到市場需求端的影響),因此,農友們從生產端能控制「銷貨成本」就更顯重要。以下將介紹農業生產的「銷貨成本」。
依照農委會統計資料庫的定義,「農業生產總成本」是指農戶在其耕種土地內生產指定農產品所需支付之費用[1]。當農友們遇到市場價格劇烈變動時,若掌控好其生產成本,至少能降低價格波動受到的衝擊。
根據農業統計資訊網之農畜產品生產成本統計資訊的分類細目,本文利用2017年一期作梗稻(蓬萊)為例,編製「農產品簡易生產成本表」(如表二)。表二中的直接成本(direct cost)是指與可直接追溯至成本標的之成本;間接成本(indirect cost)是指無法直接追溯至成本標的之成本,由於無法直接追溯成本,因此利用間接分攤法合理的分攤標的作物之成本。透過表二「簡易生產成本表」,除了可以追蹤各期各項費用支出記錄之餘,亦可與政府統計資料進行差異性比較,調整自己的各項生產費用支出,自我核管農產品生產成本。
本文選擇2017年一期作梗稻(蓬萊)為範例的原因有二:第一,農業統計資訊網中[2],第一個農產品的選項就是一期作梗稻(蓬萊),農民較容易找到參考資料。第二,許多農作物與畜產品的生產期間超過一年,例如:種植甘蔗需要18個月,鳳梨也要將近18個月;而畜產品,如小牛,就需要更久的時間,至少2-3年。像這類生產期間超過一年的農畜產品的成本會計處理原則較複雜,需另文詳談。
綜言之,本文將農委會編製之農產品每公頃生產費用統計資訊製作一個「簡易生產成本表」,目的是讓農友們按圖索驥,將各項生產支出簡化成「直接費用」與「間接費用」,方便農友一窺各項費用彼此間的關係,進而簡化記帳的複雜度。再者,簡化的表格可透過傳統的紙本或是數位化的方式,提供給農政單位進行農業普查時更準確提供農業的成本資訊,俾利主管機關訂定農業決策時,有更完善詳實的統計資訊,嘉惠農友,創造「簡易生產成本表」的外部效益。
表一、農畜產品生產成本統計項目表
資料來源: 農業生產統計/農畜產品生產成本統計
http://agrstat.coa.gov.tw/sdweb/public/inquiry/InquireAdvance.aspx
表二、2017年一期作梗稻(蓬萊)簡易生產成本表
單位:元、每公頃
備註:
1.本研究彙整製表。
2.資料來源:農業生產統計/農畜產品生產成本統計/106年: 每公頃生產費用;一期作梗稻(蓬萊)
3.表內金額摘錄自統計資訊網網站公布的數字,惟其合計數有小數位數四捨五入後之差異。
4.科目說明:[3]
(1)生產總成本:指受查農戶在其耕種土地內生產指定農產品所需支付之費用,可分為直接費用及間接費用二大類。
(2)直接費用:包括種苗(籽)費、成園費、人工費、包工費、肥料費、農藥費、能源費、材料費、購水費及其他費用等。
(3)間接費用:包括農機具(折舊及修理)費、農用設施(折舊及修理)費、地租及資本利息等。
註解:
[1]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統計-統計資料背景說明。https://win.dgbas.gov.tw/dgbas03/bs7/calendar/MetaQry.asp?QM=&MetaId=246
[2]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/農業統計/農業生產結構/農業生產統計/農畜產品生產成本統計/的網頁
[3]同註1。